|
斯巴達的簡介
斯巴達(希臘語:Σπάρτη)是古代希臘城邦之一,斯巴達城位於中拉哥尼亞平原的南部,埃夫羅塔斯河的西岸。斯巴達城是個戰略要衝,三面環山,扼守着塔伊耶托斯山脈,塔伊耶托斯山脈上的隘口是進入拉科尼亞和南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必經之路,斯巴達城並不靠海,離她的海港吉雄有27英里的距離。斯巴達以其嚴酷紀律、獨裁統治和軍國主義而聞名。斯巴達的政體是寡頭政治,和當時雅典的民主制度形成對比。斯巴達規定所有男人必須從軍。斯巴達擁有眾多國有奴隸,稱為黑勞士。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及其同盟者戰勝雅典軍隊並霸權整個希臘。但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後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敗,在北方的馬其頓崛起後,斯巴達失去了在希臘的影響力。
建立
當今為世人所熟知的斯巴達指的是特洛伊戰爭80多年後多利亞人建立起來的斯巴達城邦,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邁錫尼的斯巴達王梅涅勞斯(menelaus)是更早時期的希臘人。他同後邁錫尼時期的斯巴達唯一相關的就是相同的名字和地域。約公元前1100年~前950年期間,來自希臘東北方伊庇魯斯和馬其頓的多利亞(又稱多里安)人入侵希臘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攻佔了東部地區後,定居於拉塞達埃蒙河谷,以斯巴達為都。諷刺的是,這些佔領了原斯巴達地區的多利亞人本是鳩佔鵲巢,卻仍被稱為斯巴達人。新斯巴達人並將被征服地區的原斯巴達人亦即邁錫尼原居民變為奴隸,稱為黑勞士(helotry,希洛人)。斯巴達人(即多利亞人)繼續其侵略腳步,攻佔半島東南部的拉哥尼亞(拉科尼亞)後,約於公元前736年,又開始對西部鄰邦,曾對邁錫尼文化做出貢獻的美塞尼亞(麥西尼亞)進行長達20年的第一次美塞尼亞戰爭。美塞尼亞人不甘做野蠻人的奴隸,奮勇反擊,並一度幾乎擊垮斯巴達人。經過三次美塞尼亞戰爭,至前455年伊索米山陷落為止,斯巴達將多數的美塞尼亞人變為奴隸,與拉哥尼亞的原居民一樣,稱為黑勞士(希洛人)。抵抗力量中的倖存者被逐出伯羅奔尼撒半島,許多人投奔雅典,繼續與斯巴達人戰鬥。美賽尼亞戰爭是日後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的原因之一。 現在的斯巴達是一個現代農業小鎮,出產的橄欖油世界一流。
特色
斯巴達地處內陸,故貿易並不發達,商人在斯巴達內只佔少數,與貿易發達的雅典比起來,斯巴達人的生活儉樸許多。且斯巴達公民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貢獻給軍隊,奉遵從為生活圭臬,嚴禁奢華的生活,就算是國王也和人民同在一個大廳進食,並無特別待遇。
斯巴達人一出生就要受到嚴格考驗,甫從母親肚裡哇哇墜地,若是身體有任何殘缺者,接任意丟棄,母親也會以酒精清洗其身體,許多嬰兒都會忍受不住而死亡。種種行徑從現今觀點來看似忽是匪夷所思,然而從斯巴達人的觀點來看,這卻是無可厚非的事情,斯巴達是有民的軍事國家,全國上下只為了打造出一批驍勇善戰的軍隊而活,故若兒子未來不能成為傑出的軍人,也只是苟活在世上而以。再者,若一對夫妻結婚甚久而無法生育的話,國家會叫其女性與別的男性配對以求生育,種種行徑看來,斯巴達人對其新生兒是相當看重的。
斯巴達人的社會人口奴隸佔了大多數,為了預防奴隸的反叛,國家需要大量的軍隊來管理奴隸,也因此耗去了公民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使得斯巴達的藝術思想一直沒有發展,而這也是斯巴達最受詬病的地方,許多歷史學家將他們評為目光短淺的軍人。
|
|